网站首页 >> 网站公告 >> 鲍叔的“仁”与“智”
鲍叔的“仁”与“智”

鲍叔的“仁”与“智”

治理天下,要有大智慧。大智慧不是独裁,听不进“谏言”。齐桓公与管仲交战,被管仲射中,差点丢掉性命。一箭之仇,记在心里,常让他咬牙切齿。他下决心要除掉的人,就是管仲。公子纠失败后,管仲成了“囚徒”,等待他的命运只有“死”。谁能救管仲一命?自然不是齐桓公。管仲根本就想不到齐国会有人去救他,更想不到是鲍叔。因为齐国胜利了,齐桓公做了诸侯,鲍叔自然是“相位”,那可是一人之上,万人之下的位子,是国家的二号人物。古今中外,有人不要“权位”吗?但让人万万想不到的是,鲍叔一而再,再而三地向桓公“谏言”,非要把管仲救回国,而且要拜他为“相”。桓公无法理解鲍叔的行为。他问鲍叔,我与管仲有一箭之仇,我要的是杀他,怎么能救他呢?叔牙说,那是各为其主,他对您射箭,是对他“主公”的“忠”,现在您救了他,您就是他的“主公”,他会“忠于”您。桓公又说,我有你扶助,足矣,为什么要管仲?叔牙说,“主公”是只想做齐国的诸侯,还是要“一匡”天下呢?桓公自然要一匡天下。叔牙说,“主公”只做齐国诸侯,由我扶助即可,若胸怀中国,必须拜管仲为相。我与管仲有五个不如:亲政爱民不如,制定礼仪不如,治理国政不如,领兵打丈不如,联合诸侯不如。于是桓公依鲍叔“谏言”,设计救回管仲,并拜授“相位”,鲍叔甘愿做管仲下手。三人共治齐国。后来齐国成为各诸侯“霸主”。


管仲有非凡的治理能力,在桓公的支持和鲍叔的协助下,齐国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。各诸侯国纷纷与齐国结盟,都来崇拜。后来齐国成为“盟主”。所以孔子说“桓公九合诸侯,不以兵车,管仲之力也。”而司马迁说“天下不多管仲之贤,而多鲍叔能知人也”。如果没有鲍叔的“仁”,那里还有管仲的“贤”,管仲早已成了死鬼。更没有后来齐国的兴盛。如果没有鲍叔对管仲的扶持,齐国的发展也会受阻。春秋一霸的齐国,在于有鲍叔的直言相谏,也在于有个明君桓公能听进“谏言”,不计前嫌,大胆用才。如果桓公独断专行,非要杀掉管仲不可,能有齐国的“霸主”地位吗?


鲍叔不仅胸怀宽大,而最可贵的是“自知之明”。谁会承认我不如他,特别是政治家。如果我们从古之今,由外到内,能找到这样的伟人吗?那只有一位——鲍叔牙!


(见到高考作文,有感而作。大家都知道“忠孝慈廉”中我对“忠”字写的四字箴言吗?“为臣尚须直言”,其来源就是我祖鲍叔牙向齐桓公的“谏言”。当时我创作“家训”时,就把这个“典故”写了进来。鲍氏家训中的十六字箴言中,我运用了六个典故。 )


鲍远乐              

2020年7月8日        

技术支持: 站无忧 | 管理登录
seo seo